新来港人才子女入学全攻略 开启香港教育新征程
随着香港“抢人才”政策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才选择赴港发展,子女入学问题也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分析新来港人才子女的入学政策、优势及实用建议,帮助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之路做好充分准备。
1、新来港人才子女入学政策
近年来,香港大力推行人才引进政策,众多优秀人才通过?“高才通” 等计划成功移居香港,同时为子女办理了受养人签证。这些孩子因此获得 “本地生” 身份。
然而,“本地生” 的定义也随之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部分香港家长忧心忡忡,他们担心一些内地家庭凭借受养人签证获取本地生资格参加 DSE 考试,这一现象可能会加剧本地学生在升学竞争中的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香港前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公开表示,政府目前正积极对专上学院的?“本地生” 定义展开全面检视,旨在确保大学学位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2、香港仍承认人才子女是本地生
当被问及修改本地生定义可能与《基本法》存在冲突的问题时,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回应称,人才子女持有香港身份证,其就学权利应当得到保障,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人“没有理由不算本地生”
目前JUPAS官网对香港本地生定义:
也就是说内地家长如果通过香港优才/专才/高才进修等途径拿了香港身份,只要孩子在18岁之前成功拿到受养人签证,子女就能算是本地生。
3、人才子女学费「可能」会上涨
针对DSE“本地生”定义及其引发的大学升学竞争问题,蔡局长表示,目前正参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考虑对学费进行分层管理,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划分。
拿香港大学2025-26年度学费标准为例,本地生每年学费是港币44,500元,而非STEM学院的非本地生学费是港币198,000元,STEM学院的非本地生则需要港币218,000元。
这一表态意味着,未来大学学位的分配机制可能会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以平衡人才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升学权益,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4、在港居住年期、对香港的贡献
将影响 "本地生定义"
蔡若莲还表示,关于本地生定义的检讨,将考虑不同因素,包括:在港居住年期、对香港的贡献等因素等。
教育局此次透露出的信息,也再次表达了香港抢人才政策的初衷:希望新来港人士能把生活和工作的重心放在香港,为社会经济带来贡献。
其实香港本地家长在最先投诉的时候非常介意的一个点就是:
受养人子女很多并不在香港读书,可能在内地全脱产上一两年的DSE补习机构,就通过DSE考试考上了港八大。
而内地也有香港教育局官方认可的DSE学校,2025年香港考评局最新承认了4所内地DSE学校成为「与考学校」。
这一表态意味着,未来大学学位的分配机制可能会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以平衡人才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升学权益,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5、实用建议
(一)提前规划
了解学校信息:家长应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信息,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教育展或学校推介会获取详细资料。
选择居住区域:如果计划让孩子入读公立学校,建议选择教育资源丰富、学校分布密集的区域居住,以便在政府统一派位时获得更好的学校分配机会。
(二)积极参与
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目标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入学流程的细节要求,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增加学校对孩子的了解。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家长可以寻求教育顾问等专业人士的帮助,获取更多入学诀窍和申请技巧。
(三)关注政策动态
香港的教育政策和人才政策可能会有调整,家长应及时关注香港教育局和相关人才服务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信息,确保孩子的入学申请符合最新要求。